受陳皮與普洱茶口味撞擊的影響,產(chǎn)生了柑普茶,智慧的人們在柑普茶上基礎上繼續(xù)琢磨鉆研,進而又開發(fā)了小青柑茶——小巧質樸的外形,沖泡出的茶湯卻金黃透亮,香味馥郁,口感清新醇正而又富有層次,相較大柑普茶來說,無需掰開分做幾次沖泡,小青柑一次沖泡一顆并且可以喝上一整天,而且具有理氣利咽解膩的功效。
柑普茶,它用廣東新會大紅柑和云南西雙版納勐??h普洱茶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種茶,是普洱茶的一種。其特點一是入口甘醇、香甜,有獨特的花香味和陳香味,這是由于新會柑的果香味特別,普洱茶長期吸附了柑皮的果香味所致。二是保健作用突出,發(fā)揮出新會陳皮“理氣”的功效。
柑普茶采用純天然的新會柑(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(chǎn)品)一般采用未成熟青柑除去果肉和云南普洱茶(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(chǎn)品)為原料,在沒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,經(jīng)特殊工藝加工而成。
柑橘采收期可分為青皮、黃皮和紅皮期,其中,黃皮和紅皮的果實是成熟的,而小青柑是用尚未成熟的果皮加工而成,雖然這時的柑橘仍很青澀,但其揮發(fā)油含量高,橙皮苷含量高,清熱殺菌的作用明顯,經(jīng)加工后配以合適的普洱熟茶,成就了小青柑茶,然而高品質的小青柑從選果到制作、烘干、儲藏都是極有講究的。
小青柑加工工藝步驟
8-9月為采摘小青柑橘的最佳時段,以50-60克左右的重量為宜,這時柑橘的成熟度、大小、營養(yǎng)成分、香氣等達到統(tǒng)一的最佳狀態(tài)。采摘時要注意由專業(yè)人員用工具剪果,剪取果形飽滿,表皮有油亮有光澤的青柑,那果皮上均勻分布的點狀油室,表明其揮發(fā)油含量多。 采摘的剪口以離果蒂3mm的位置最佳,這樣既保留了果蒂和整個柑果的完整, 又不會傷到果樹。
清洗步驟不可馬虎,至少清洗5次以上,可先用水槍,再用機洗,先去除泥土灰塵,再就是去除殘留物質,在整個清洗過程中,遇到不完整或不健康的果實要馬上挑選出來,以確保整批小青柑潔凈,氣味醇正。
去除果肉時,要注意力度,力重了易破損果皮,力輕了又可能會殘留果肉,導致口感不好。這一步首先要在青柑的果蒂外圍開一個圓形小蓋,再由熟練工人用工具從蓋口伸入,去除果肉。以前是人工用勺子挖,現(xiàn)在有專門的工具,效率提升了不少。
果皮和果肉分離后,這時的小青柑已具雛形,就像一個綠色的“小茶杯”。接下來 再次對果皮進行清洗,一是將“小茶杯”中雜質清除干凈,二是再次進行清潔,以確保品質,清洗后待稍加風干就可裝茶。
在果皮內裝入適量的普洱熟茶,對入選的普洱茶的口感、年份、產(chǎn)地、品質等都是非常有講究的,這里點到為止,說到適量,則是指裝茶時,不能裝太多也不能裝太少,因為后面還有小青柑干燥的工藝,裝多了會造成小青柑負重變形,裝少了又會使青柑表皮下陷,影響美觀度甚至是口感,呵呵,每一步都是慎重考究的。這一過程與客家美食“釀”的過程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小青柑烘干工藝
第一階段
前期升溫到45℃左右保持3-4小時,濕度控制在50%;等陳皮的香味逐漸開始滲透到普洱茶里面時,開始繼續(xù)升溫。
第二階段
溫度升溫至50℃,緩慢排濕,濕度控制在45%,左右保持2-3小時;此時,烘房周圍會問到小青柑溢出來的香味:接下來進入大量除濕期。
第三階段
溫度升溫至60℃,濕度控制在30%保持4-5小時:此時陳皮的香味和普洱的香味已很好的混入一體,接下來做的是高溫拉干期
第四階段
溫度控制在65℃,濕度控制在15%,出于安全和節(jié)能的考慮,達到溫度和濕度后會自動停機。
烘干完成后,整顆小青柑約12克,其中普洱茶約9克,柑皮重量約3克,這種恰當?shù)拇钆涫垢唐づc茶的味道相互平衡,融合到最佳口感,當小青柑的揮發(fā)油含量高,干燥后的柑表皮會出現(xiàn)一層薄薄的白霜,反而是小青柑品質功效更好的表征。